大夜偶乍醒,
月棲正五更。
星疏別緒多,
側仰不能平。
幾番望天色,
夢散入清溟。
前塵俱寂寥,
枕上何人影。
-
-
我大約是從暑假之前開始試驗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我為自己制定了作息計畫:晚上 10:30 上床睡覺,早晨 6:30 起床。實驗的最初發現大部分早晨醒來的時間都早於 6:30 這個時間,甚至偶爾的時候3、4點也會醒來一次。所以在開學後我就把睡覺時間調整成了 10:45,晨起順延到 6:45。
我實際執行起來,極少有輾轉反側不能入睡的時候。正常情況下,入睡過程非常順利,基本在躺下 10 分鐘左右即可入睡。入睡效率自我評價還比較高。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對於習慣的變更與養成都不喜歡強制自己或者和自己較勁。如果不想睡,那就起來,不要躺著,想睡的時候再上床。當然,對於我而言,這種情況非常少,基本上入睡的時間都很順利。
對於我而言,10:45 這只是個信號,更像一個目標,而不是用來綑綁自己的繩索、枷鎖。其實,無論你的身體還是你的思想,不聽「你自己」的地方都很多。大部分情況,你越對著幹,你越無法遂意,越不由自主。因此,我讓自己不必爭分奪秒,一切自然地規劃好。所以,以往那種晚上隨心所欲、毫無節制的生活習慣就多加了一條,「看時間」。天黑之後,無論在外面還是在家裡,都會有意識檢視時間,順便把時間安排好,爭取不慌不忙、順其自然地在 10:45 分左右能夠上床睡覺。左右的意思是盡量接近這個時間點而不必強行卡時間。當然,若是剛巧卡準了,那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若是我提前收拾好則早躺幾分鐘,反之就晚躺幾分鐘。哪怕是晚躺了幾分鐘,也不必苛責自己。甚至,我有一日看書入迷,1000 多頁的書,看到快天亮。第二天就頭昏腦脹,渾身不舒服。即使是這樣,我也沒有責備自己沒有按時睡覺,而是告誡自己讀書要節制。若是抱著責備自己沒有按時睡覺當然是人之常情,但是總的來說,這是個自我懈怠的情緒,這是種自我抱怨。我以前就講過,抱怨是人生最大的廢品,因為它毫無用處,消耗時間、精力,還懈怠意氣。所以,某一次做不好,我不會苛責或懲罰自己。我只是暗暗地想著,放過自己這一次,那明日、後日、往後每一日,都要做得更好才是。人,畢竟不是機器,要容許自己犯錯,但犯錯了,便要知錯,真知錯,那後面慢慢做好就可以了。而且對於自我評價來說,對錯本身就不是二元的,尤其在生活習慣上不必那麼死板。
總的來說,在時間控制的方面,我自認為做得還是不錯的。簡而言之,即使是有個標準,但是實施的節奏不能失控,不能忽快忽慢,不能過份緊張,更不能過份懈怠。因此我實際執行下來,平均每日基本上都是在 11 點前上床睡覺。若是有朋友在外應酬則依據情況而定,其餘每天睡覺的目標就是盡量靠近 10:45 這個時間點。 近期通過作息的調整,大致試驗出的規律是,原定每日 8 小時的睡眠,大部分時間沒有睡滿過 8 小時,更多的時候在 6 或 6 個半小時。每個人天生需要的充足睡眠的時間並不均等。因此我準備再試驗一段時間,一方面,摸清楚自己充足睡眠的大致時長,另一方面,根據具體的時長再重新合理調整一下時間安排。
從去年 11 月 18 日開始戒菸以來,到今年的早睡早起。我親身試驗,初步挑戰通常看來難度較高的習慣或習性的改變,總的來說都還算成功。期間並無反復、放棄,也沒有極力克制或壓抑某種慾望情緒的困難。這取決於我用了「轉念」的方法。「轉念」成功了,一切都水到渠成。用約束、克制、毅力戰鬥的方法,都是低效的,這種方法,你大部分的精力都不是在改變和培養習慣或習性,而是在和自己的舊觀念、惰性戰鬥。這些戰鬥即使你贏了,你的習慣和習性還在。而「轉念」就會好很多,你先想清楚,哪怕想不清楚,需先信了自己。既然要戒菸,那就相信自己沒有吸菸的需求,吸菸不會帶來愉悅的感受。既然要早睡早起,那就讓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該做到。不必拐彎抹角地給自己找那麼多理由,找那麼多理由的原因還是因為懶惰與懈怠。既然自己對自己說了,那就要信自己,就要聽自己的。這才可以。
當然想做到立地轉念,特別難,這需要平時自己多鍛鍊。例如,你可以從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假如你因為某件事情正雷霆大怒,在某個時刻,是否可以意識到自己在生氣?而不是被生氣一直支配,一旦若是你意識到了自己在生氣,那嘗試讓自己別考慮更多的東西(面子、後果、別人的評價等等),讓自己的氣消下來,不必說轉成開心歡喜,能冷靜下來,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這和很多人生氣最後是被生氣中突然想到的後果嚇冷靜是不一樣的。這是種自覺自控的冷靜,是你讓自己做到的。在此基礎上,能否在這種心境前提下,把冷靜再轉為別的情緒,若能做到,「大善」。不是說情緒變了大善,而是,我可控,則大善。當然,情緒還不是「念」,「轉念」也沒有控制情緒這麼直白簡單,「轉念」還涉及到內外認知、行識是否二元等問題,以後有機會可以單獨開篇文章寫「轉念」。
總之,於我個人而言,我所試的幾個過程和結果,均游刃有餘、心滿意足。作文以記,共勉之。
-
用了幾天「子彈短信」,其他的不說,「語音轉文字同時發出」、「聊天對話列表頁即可直接回覆」這兩點的創意是挺好的。然而,從我使用的幾天來看,目前語音轉換文字依然是常見輸入法的水平,遠遠沒有達到想像中的 97%。而且就目前來看,距離這個目標還非常非常遠,還無法從任何痕跡看出「子彈短信」對此有什麼特殊的優化。
本人普通話還是很正常的,普通話測試一級乙等,應該能做到發音準確,也不會念錯字。這就使我很困惑。一般來說,除非我特別刻意的挑選場合、控制語速,盡量使得普通話更標準,否則在自然使用情境下,轉文字的效果比較一般、甚至是混亂。這種「刻意」極大脫離了自然情境。
另外,說生活化的短句、常用語還好。真的認真聊一件事,其實語音都較長,很多涉及的專有名詞、中英文混輸等等容易識別錯亂。讓莫名的文字發出去,別人看不懂,還要再去聽語音,這樣的 review 使得即時的交流效率很低。這讓我覺得有點不「體面」。
我依然相信,我需要一個「類 Telegram」的 IM。我能接受打字,因為打字可以稍微多點時間思考。
-
就在前幾天一朵嬌美的花枯萎在一個濃妝粉飾的互聯網平台上。這樣的事情還不是第一次。滴滴一而再再而三地踐踏公眾的底線,終於激怒了大家。
之前就有「空姐遇害案」,最近網民們、甚至是民警們披露出了有關滴滴的各種匪夷所思的黑色內幕。尤其令我脊背發涼的是網民曬出的「滴滴車主群的那幾張截圖」。真真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人群和言論啊!我想知道的是,滴滴是怎麼籠絡到這麼一堆人成為其標榜的「星級車主」的。他們對生命、道德無情的漠視與深淵一般的底線,這既是他們自己的事,也是作為「東家」的滴滴的事情。對於車主真的有科學而行之有效的遴選機制與監督機制嗎?世界上有屎,這一點都不稀奇。但是有人能把屎都聚在一起捧在手上,這就聳人聽聞了。所以我想問滴滴,你招攬這麼多奇葩是準備要「起義」嗎?
我經常見到拘謹有禮的外賣小哥、陽光幽默的快遞小哥、努力開朗的司機大叔們。我即使不是他們生活裡的朋友我也能感受到一個個正氣的大寫的「人」。有時候在風裡、雨裡、凌晨深夜裡看見一個個在各種互聯網平台上接單,穿行在馬路上忙碌的身影,真的令人感動又心酸。我真的為他們鳴不平!因為滴滴的過錯,要讓他們很多勤勤懇懇頂風冒雨而奮鬥的人背負額外的從業人群帶來的負面壓力。你把那些努力生活的人和一群垃圾放在同一個平台和起跑線上,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大的不公平。
與此同時,網民們紛紛進言嚴懲兇手,勢必要判一個死刑才罷休。對於兇手而言,這無庸置疑,任何藉口都不能為罪行開脫。等待他的必須是應得的懲戒。我也相信這一點。
除此之外,人們並沒有忽視滴滴公司的不作為,從公佈出來的各方消息來看,甚至是說「阻撓」也不為過。滴滴因此受到全面而激烈的聲討。然而,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兇手是個人,從情感上來說,懲罰的結論和結果都容易被感知。可是對於一個公司,你要如何處置它,才算是某種公平或公正?
這幾日滴滴放出來的整改的聲明和消息,無非就是「道歉信」、「賠償」、「開除幾個人」。真的,「道歉信」不值錢,甚至說是「戲子言論」也不為過。他們早就駕輕就熟深諳此道了。「賠償」對於一個如此龐大的資本集合巨頭來說,真的是毫無誠意,就像是「你踩死一隻螞蟻,賠了一根汗毛」一樣可笑。「開除」就不用多說了,慣用的伎俩,無非就是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手段。
所以我想說的是,這麼一個龐然大物,無論如何是整改不好的。被資本控制下的「公司」早已在人文層面失控了。假設理想的狀態是滴滴從上到下所有的人都發自真心地想整改,也無法做到了。老話叫「推小車扭屁股——不由自主」。騎自行車你還能控制一切,火車如果失控,對於乘客乃至火車司機來說都是很無力的。
其實最不易被察覺的是,受害人受到的殘害與不公以及眾人的遷怒,都被「有限責任公司」這六個大字化解了。這才是資本最無情的地方。被資本掌控的中文互聯網,這個時代每一個「大佬」幾乎都是「投機者」的勝利。所以,我們要警醒的不是「滴滴」一家,而是「在座各位」!
不要忘記了,你的個人隱私和個人大數據在互聯網的黑市裡不知道被販賣了多少次。妓女還能看見自己的買主,你知道你的信息都被賣給誰拿來做什麼了嗎?
不要忘記了,你被扭曲的審美、被挾持的習慣、被拘禁的社交、被揉捏過的信息流等等,你以為的相當一部分都是被刻意「教育」和「引導」過的結果。最可怕的是,有些你自以為的選擇,卻是他們有意或無意預設的選項。比如,冷靜地想想你的作息習慣,真的是你自己選的生活方式?還是「資本與互聯網」需要的選項?
我在之前談論「Me too」話題的時候說過中文互聯網的這個時代,就像一趟開往未來的列車。「這輛車不為任何當下活著的人準備,在車上掩蓋『骯髒』於『投機』的人必然會自食其果,被狠狠地拋下車去。」
這趟列車現在一路飛馳呼嘯奔向未來,然而它飛馳的代價是需要燃燒掉一整個大時代的人!
拭目以待吧,他們不會真的「改好」,只會繼續「演好」。歷史絕不會原諒「在座各位」,沒人可以欺騙未來!
附,我從前幾年開始,上「新媒體傳播」這個課的時候,就會提醒同學們這一點。我每次都會跟他們說,「與過去相比,我們趕上最好、最自由的時代,卻又可能是最不好、最不自由的時代。」
-
這是一部嘗試駕馭較底、較深、較原生的生存、社會演進、人性這類題材的電影。其實無論是電影還是文學等其他的藝術形式,這種題材慣常使用的類似解剖式的手法其實本質上是偏理性的。這是西方創作典型的手法。這個片子若是以黃渤為參考線來看,很不錯了;若以中文電影圈為參考線來看,就還差得太遠了。無論是劇情是節奏、人物刻畫、台詞設計的水準、電影技術手段等,都還差得挺遠的。這不完全是電影人的任務,不怪他們。
這類創作,不能粉飾、不能代為設計,必須把個體或群體像種子一樣撒進情境的土壤去自由生長,而不是搭建公園。因為,道德、善惡這種東西一旦被安排就簡單得顯得幼稚。
-
江行三鎮沉入宣,
雲影借船神繪卷。
壓勝晴川人鶴樓,
扶江城嶺無兩端。 -
白衣少年執白扇,
素手折花添鬢間。
紅衾香痕夢猶在,
釵頭鳳單已十年。 -
「Me Too」的深層次的後果與意義或許並不是一個事件那麼簡單。這是一群人的故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包括一小部分 60 後和相當一部分的 70 後,在最初的時候「想方設法」搭上了互聯網這趟車。在最初的時候,他們認為這趟車就是為了自己奔向理想國而量身打造的,儼然以「創世者」和「掌舵者」自居,完全忘記了他們曾經用這趟無所披靡的列車親手撕碎過自己身上曾有的美好和真實。他們親手葬送的東西數不勝數。他們精神上被持續撕裂著,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迷茫和困惑,他們無法冷靜地抉擇,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用各種方式麻醉自己的「投機」。若是有一份形而上的互聯網原罪,他們每個人都有份兒。
逐漸的,他們通過掌握資本和傳播,想要成為這趟車的主人,想要成為未來的主人,創制一個個「自迷」的信仰根植於心。如今,更新新的人長大了,這趟車不小心「顛簸」了一下,他們掩蓋的「骯髒」就不小心露出來了。這只是個開始,這輛車不為當前任何當下活著的人準備,在車上掩蓋「骯髒」於「投機」的人必然會自食其果地被狠狠地拋下車去。這極大有別於舊社會的年齡階層換血。真的,小心了,一場即將持續 10 – 20 年的謝幕大戲已經拉開帷幕了。這註定不會是和平的。敬請期待。
有人問為什麼不是 80 後,因為 80 後那時候太嫩,底線又沒那麼低,沒搶過那兩波人。
世代的更替從來沒有這麼殘酷、直白過。
-
朝霞薄施廣陵色,
一點金輪透天來。
城上日暉驚早鶯,
運河才動麗景開。
常望三竿秦淮客,
久違星月退樓台。
紫陌紅塵多去矣,
忽笑營營何有哉? -
曾向西湖尋翩躚,
荷泛曲院猶艷羨。
但觀玄武湖蓮葉,
萬千菡萏我獨攬。我去別院袖荷風,
別人來折我蓮蓬。
不是他花香過我,
貪心多佔一相逢。